学期收尾:给身心来场温柔的“复盘与松绑”

发布者:史凌志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

学期收尾:给身心来场温柔的“复盘与松绑”

图书馆的灯渐次熄灭,待办清单划了又添,成绩通知让心跳忽快——这是学期末的日常,冲过作业和考试的快进键突然暂停,心里却未必轻松:是没达预期的懊恼?是忙完的茫然?还是积压的疲惫突然涌来?收尾不该是审判,而是给身心的温柔整理,今天与同学们一起用心理学思路,陪你复盘,也给紧绷的自己松松绑。

一、与“结果”和解——学会“成长性思维”

期末时,很多人会把成绩等同于“我行不行”,陷入“考砸就是失败”的纠结。但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性思维”告诉我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发展的,成绩更像“阶段性反馈”。比如某门课分数低,可能只是在提醒“学习方法需要调整”,而非否定你的全部。试着想想:这个学期你是不是从“不敢发言”变成了“能说出观点”?是不是学会了拆分任务、避免拖延?这些藏在结果背后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成长。

二、给情绪“松绑”——用技巧降低情绪内耗

学期末的情绪总很复杂:焦虑、疲惫、不舍……混在一起让人更累。心理学中的“情绪标签效应”说,精准命名情绪能激活大脑理性区域,减弱情绪强度。试试这三个方法:

01写“情绪便签”

拿张纸写下当下最强烈的感受(如“烦躁”),旁边标注具体触发点(“因为论文改了3遍还没通过”),让模糊情绪变清晰。

02做“情绪拆分”

问自己“这种情绪里,有几种成分?”比如把“不安”拆成“对成绩的担心”和“对假期独处的害怕”,拆得越细,越容易应对。

03说“情绪实话”

找信任的人简单描述感受(“我现在不是累,是有点慌,怕考不好”),说出口的瞬间,压力就会减轻一半。

三、用“小成就”充电——激活“自我效能感”

“这学期好像啥也没干”——别被这种想法骗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说,微小的成功也能增强自信。不用盯着“拿奖学金”,列列“非功利性成就”:比如“每周吃早餐”“和室友吵后主动和好”“看完一本喜欢的书”。这些事证明你在认真生活,而这份确认,就是对抗自我否定的力量。

四、给身体“按下暂停键”——利用“具身认知”缓解残留压力

期末长期的紧绷状态,常常让身体先于大脑记住“压力感”——哪怕任务结束,肩颈僵硬、失眠、心慌等不适仍会残留。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具身认知”理论帮身体松绑:这一理论认为,身体与心理并非割裂,身体的姿态、动作甚至呼吸节奏,都会直接影响情绪感受。比如,当你下意识蜷缩身体时,更容易感到焦虑;而舒展肩膀、挺直腰背时,内心会不自觉生出掌控感。也就是说,通过调整身体状态,能反向调节心理的紧绷感。接下来给同学介绍两种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感受:

01 4-7-8呼吸法

用4秒时间缓慢吸气,让空气充满胸腔,接着屏息7秒,再用8秒将气体缓缓呼出(想象压力也随之排出),重复3轮。这个节奏能激活副交感神经,快速降低心率,让身体从“应激模式”切换到“休息模式”。

02 1分钟身体扫描

1分钟身体扫描:闭眼静坐,从脚趾开始,逐部位感受身体状态——注意到脚趾是否蜷缩、小腿肌肉是否紧绷、肩膀是否耸起、额头是否皱着……发现紧绷的部位时,不用强迫自己“必须放松”,只需轻轻提醒“现在可以松一点了”,让身体自然舒展。当身体的紧绷感消散,心里的沉重也会跟着减轻。

结语

最后,想和同学们说,学期结束只是逗号,复盘不是为了追责,而是带着轻松的身心继续前行。希望你在懊恼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记得对自己说上一句“辛苦了”。

(初审:史凌志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