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暑渐退,凉初生

发布者:史凌志发布时间:2025-08-07浏览次数:

古代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小编给大家介绍下立秋三候是什么意思,24节气中立秋节气三候各指什么和立秋又有什么习俗。

01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风力也逐渐加大,带来了丝丝凉意,取代了盛夏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由于白天仍热,但夜晚已凉,昼夜温差增大,夜间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草木上,清晨时分便可见到白色的露水。

三候寒蝉鸣:此时的蝉,因感阴气上升,鸣叫起来声音已不像盛夏时那么洪亮,变得低微而稀疏,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离去。

02立秋习俗知多少

1、晒秋

立秋时节,民间有“晒秋”的习俗。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南方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便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玉米、辣椒、南瓜、大豆等色彩斑斓的作物,在阳光下构成一幅独特的秋日图景,“晒秋”也成了这些地区极具标志性的农俗景观。

2、啃秋

“啃秋”也叫“咬秋”,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等瓜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啃”下,抒发丰收的喜悦,也象征着祛除暑气。在有些地方,人们会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或者亲友邻舍互相馈赠,分享这份习俗的乐趣。

3、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流行“贴秋膘”。经历了整个夏天的炎热,人们常因食欲不佳而身体消瘦,称为“苦夏”。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便通过吃富含营养的肉食来补充体力,弥补夏天的亏损,比如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寓意“以肉补膘”,为过冬做好准备。

4、吃秋桃

在有些地区,立秋时节有吃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吃完后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将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据说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

5、立秋水

立秋当日,民间有“喝立秋水”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采集清晨的井水或河水,煮沸后饮用,认为喝了立秋水可以消除积暑,秋天不易生病。有的地方还会在水中加入一些药材,增添养生之意。

6、摸秋

部分地区在立秋夜晚有“摸秋”的习俗。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里“摸”各种农作物,比如摸南瓜寓意生男孩,摸扁豆寓意生女孩,摸到瓜豆后要连夜煮熟吃掉,认为这样能早日怀孕。这一习俗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对生育的期盼。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二十四节气,是这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春生、夏长、秋养、冬藏,一轮四季,周而复始,一期一会,不曾辜负,匆匆过客,慢品细尝 ,诗意生活,曼妙人生~ ~~

(初审:史凌志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