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持续赋能青春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活动热度不减。2024年12月,心理中心在307团体辅导室成功开展多场同伴教育活动。本学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主持人队伍不断壮大,活动成效显著。系列活动,不仅为广大青年学生有效传递了青春健康知识,更为青春健康教育注入了持久动力。
社会性别 —探索差异,共筑理解桥梁
同伴教育主持人:杜冰蕊 刘文可
活动指导主持人:孙庆鑫
本次主题活动聚焦于探索性别多元化本质,旨在培养参与者对社会性别不同群体的“理解、尊重、不歧视、不宣扬”的包容意识。活动中,主持人运用生动实例,解析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这两组核心概念的差异与联系。并通过“神秘信封”活动,引导大家思考如何理解与我们不同的人。大家围绕信封中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不仅增进了对性别多元化本质的认识,更促使每个人在互动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学会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拥抱世界的多样性。
社会性别—性别视角下的男女
同伴教育主持人:卢禹彤 闫文慧
活动指导主持人:张 鑫
活动伊始,主持人向大家深入剖析了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强调了其对于实现男女平等的潜在阻碍,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这一社会顽疾。为直观展示性别偏见及刻板印象的危害,在“战队游戏”游戏中,参与者被分为不同小组,通过模拟性别歧视场景、挑战性别角色定位等环节,深刻体会到了性别偏见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负面影响。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参与者对性别平等观念的理解,更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性别平等事业的热情。
非典型性行为
同伴教育主持人:谷美滢 许桐
活动指导主持人:张宇贺
本次同伴教育活动中,主持人引入了“正话反说”和“故事接龙”团体游戏,这一环节促进了参与者在交流中相互了解,为后续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随后,主持人向大家系统讲解了非典型性行为,并与参与者深入探讨其定义、特征、优缺点,以及如何有效应对且管理这些行为。活动中,主持人强调了对于非典型性行为,我们应该持有理解的态度,避免歧视和标签化。并引导学生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与挑战,树立"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坚定信念。
性行为与决定—应对性骚扰
同伴教育主持人:杨梓欣 陈嘉慧
活动指导主持人:胡 雪
本次同伴教育活动,聚焦于提升青年大学生对性骚扰问题的认识,端正对待性骚扰的态度,引导大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有效应对这一常见问题。在情景演绎环节,通过多个生活场景设置、角色扮演和互动对话,让参与者发现性骚扰可能发生的情境。 随后,主持人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参与者深入剖析性骚扰行为的本质、影响及应对策略,从而激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深思。主持人对性骚扰的定义进行了准确阐述,列举了常见性骚扰的形式,帮助参与者认识性骚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主持人还传授了一系列应对性骚扰的有效技巧,包括如何保持冷静、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向他人求助等,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防护指南。
本学期,同伴教育活动圆满结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同伴教育活动,深化了同学们对性与生殖健康领域的认识,激发了大家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拥抱青春活力的热情。参与者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青春健康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同理心。展望未来,期待更多青年加入同伴教育的队伍中来。相信,将会有更多青年大学生受益于这一教育形式。让我们共同走向更加健康、积极、美好的未来!
(初审:张宜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