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同时,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公众对三者的区别和正确使用方式仍存在困惑。2025年5月7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联合广西社区开展相关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系主任马先红作为主讲人,就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定义、功能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专业解读,帮助社区居民科学的认识这三类产品,避免使用误区,守护健康生活。
食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包括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原料,以及传统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如生姜、大枣、枸杞等)。指出,食品的核心作用在于提供营养如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满足人们对色、香、味、形等感官享受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生理调节功能。讲座中强调,日常饮食应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八项准则,如食物多样、少盐少油、规律进餐等,以保障营养均衡。
保健食品是一种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特殊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但明确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讲座介绍,保健食品需符合三项基本要求:原料天然、形态与普通食品相同、功能标识明确。保健食品分为日常功能性食品(如学生益智食品)和特殊功能性食品(如减肥、美容类产品),购买时应认准“蓝帽子”标志,并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切勿将其替代药品使用。
药品用于治疗疾病,具有明确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且允许存在一定毒副作用。讲座指出,药品与食品、保健食品的核心区别在于其治疗目的和严格的使用规范。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保健食品和食品则可以作为日常补充。若身体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依赖保健食品而延误治疗。
此次活动不仅有效科普了食品药品相关知识,更传递了健康中国的理念,展现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拉近了学院与社区的距离。未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与广西社区还将持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