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理调节指南,防止心情“转凉”

发布者:史凌志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

雪刚过,气温骤降,你会觉得自己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较大吗?会不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提不起精神的情况。这种随着季节变化而来的情绪变化,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的一种表现。在国外经常把它俗称为“冬季忧郁症”,是通常发生于秋季末和冬季的一种感情的或者情绪的失调。表现为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拥有良好的健康状态,但在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的季节会感到忧郁的症状,如兴趣减退,注意力缺乏,睡眠增多,情绪低落等。

出现“季节性情绪失调”的原因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一些可能的诱因包括:

1、生物钟(昼夜节律)。秋冬日照减少可能导致冬季发病的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日照减少可能会扰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抑郁情况。

2、血清素水平。血清素是一种影响情绪的大脑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它的下降可能会诱发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日照减少会导致血清素下降,从而引发抑郁。

3、褪黑素水平。季节的变化会扰乱人体的褪黑素水平的平衡,而褪黑素在睡眠模式和情绪中起着重要作用。

“季节性情绪失调”具体表现

· 多数时间感觉无精打采、悲伤或沮丧,几乎每天如此;

·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精力不足并感觉迟钝;

· 存在睡眠过多的问题;

· 出现渴望碳水化合物、暴饮暴食和体重增长的情况;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感到绝望、毫无价值或内疚;

· 有轻生的念头;
尤其针对冬季性的季节失调症状:

· 经常睡过头;

· 食欲改变,尤其是极度渴望碳水化物含量较高的食物;

· 体重增长;

· 疲劳或精力不足。

心理调节指南

首先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运动,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利于排解压力,会使人情绪开朗、精神愉快。二是注意身体营养平衡。增加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在情绪低落时不妨饮点绿茶、咖啡,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也有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三是增加光照时间。冬季多晒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对预防忧郁症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室内白天不要挂窗帘,晚间宜增加照明灯的亮度。

另外,当情绪低落时,同学们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打打游戏,或找朋友聊天逛街。当觉得自己无法解脱烦闷时,一定要记得找老师寻求帮助喔!

心理中心地点:双创楼3楼联系电话:0432-62185039

公众号:化院心天地(二维码见底部)

(初审:史凌志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