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丨“心辩青春,理破迷障”心理健康校园辩论赛圆满结束
来源: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史凌志 日期:2025-6-8
当思想的火花在唇枪舌剑中迸发,当青春的困惑在观点交锋中消解,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思辨之旅就此落下帷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来自不同学院的学子们以辩为舟,以论为桨,在“心辩青春,理破迷障”辩论赛的舞台上,围绕大学生成长中的迷茫与困惑展开激烈角逐。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场智慧与激情交织的盛会,探寻那些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精彩瞬间。本次辩论赛的初赛为十一个学院各自举行,通过内部比赛评选,每学院最终选出一支代表队,参与心理中心举办的后续复赛及决赛。
复赛第一轮
复赛共分为两轮,第一轮于5月21日在双创楼307展开。十一支学院辩论队摩拳擦掌,以抽签定序,其中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直接轮空晋级,余下十支队伍两两对决,由评委评分选出胜者,争夺其余5个宝贵的晋级名额。
赛场上,辩手们围绕“面对焦虑,应该放自己一马/逼自己一把”“熬夜是当代年轻人的病/药。”等直击大学生生活与情感的辩题,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碰撞。最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胜出,6支队伍成功晋级第二轮,为我们带来了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思辨盛宴!
复赛第二轮
经过首轮的激烈厮杀,6支优胜队伍带着锋芒与锐气闯入复赛第二轮。比赛于5月28日在双创楼307展开。在6进3的残酷比拼中,两两对决的他们火力全开,将思辨的力量推向新的高度。
辩手们围绕“大数据的利弊、感性还是理性、内卷还是躺平”的议题,在攻防转换间尽显辩论艺术的魅力。不同于首轮的晋级机制,本轮比赛结束后,评委团对6支队伍进行统一评分,依据最终排名决出前三甲晋级。其中,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斩获第一名,直接拿到决赛第二轮的入场券,而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和航空工程学院也凭借出色表现,成功锁定决赛首轮席位。
决赛阶段
决赛于6月6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共分为两场。第一场由航空工程学院和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率先登台,围绕"朋友圈精致人设是自我认同的建构还是群体焦虑的源头",双方你来我往,辩论激烈。最后,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凭借更有说服力的论证和出色表现,拿下了这场比赛的胜利晋级。
观点的交锋过后,大家暂时卸下思辨的重担,以轻松幽默的视角,走进一段特别的脱口秀《辩论那些事儿》。
最后一场辩论赛,双方围绕“如果你喜欢蝴蝶是选择追它还是选择种花”这一极具哲思的辩题展开激烈交锋。正方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坚持认为,喜欢蝴蝶就该主动去追;反方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则觉得,应该耐心种花吸引蝴蝶来。
最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凭借更缜密的逻辑和出色发挥,一举摘得冠军桂冠。
颁奖环节
赛场上,辩手们思维碰撞、妙语连珠,从开篇立论到自由辩论,再到总结陈词,每一轮都扣人心弦,至此本届所有赛程结束,开始了最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
最终在本届“心辩青春,理破迷障”心理健康校园辩论赛中,航空工程学院获得季军,由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张俊尧老师为其颁奖;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获得亚军,由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京南老师为其颁奖;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获得冠军,由航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冠宇老师为其颁奖。
最后,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李涵韵同学,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临场反应获得本届辩论赛“最佳辩手”,由我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王晓宁老师为其颁奖。
通过本次辩论赛,希望同学们意识到,比胜负更珍贵的,是同学们在倾听与表达中拓宽的认知边界,是在思维碰撞中收获的成长启示。
心理健康从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辩题,而是需要我们用理性与包容去探索、用行动去呵护的生命课题。愿每一位同学们,都能将辩论中的思辨精神融入生活,以理性剖析困惑,以柔软拥抱情绪,成为自己心灵的坚定守护者!
(初审:史凌志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