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下午,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办的宿舍心理信息员春季训练营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开展。心理中心张宜老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宿舍心理信息员进行了专项能力培训,同期为航空工程学院开展了线上培训。本期培训聚焦危机预警、朋辈支持与自我关怀三大核心,系统解析"观察-沟通-干预"全链条工作法,强化"校-院-班-舍"四级联动效能,为青年学子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1、热身活动:动作接龙
主持人随机邀请八位心理信息员上台,通过"动作接龙"热身活动,引导大家调动工作记忆、提升专注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借助趣味互动降低心理防御,为后续培训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此类非言语协作游戏能够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帮助心理工作者在观察与模仿中强化共情能力,而适度压力情境下的容错机制设计,也为心理信息员应对真实心理危机场景提供了隐喻式训练。
2、沟通与技术支持
随后,心理中心张宜老师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心理健康工作方法:首先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异常迹象,如作息紊乱、回避社交、情绪剧烈波动等潜在危机信号,运用非评判性倾听技巧,在室友情绪崩溃时给予充分表达空间,以共情式回应传递支持。此外,心理信息员需掌握自然开启对话的策略,选择适宜时机通过关切询问建立信任。若遇抵触情绪,应保持尊重态度,通过耐心陪伴、调整沟通方式或适时引入专业支持,逐步消除防御心理,确保有效帮扶。系统讲述强调了主动关怀与专业边界的平衡,要求信息员既保持敏锐洞察又不越界干预,切实发挥心理支持作用。
3、保密与保密例外原则
老师强调,心理信息员须以"严守保密、建立信任"为核心准则。保密承诺是保护隐私的伦理要求,更是心理支持的基石。但遇明确自伤/伤人风险或生命危机时,须遵循"生命至上"原则立即上报。这种专业边界既尊重个体隐私权,更体现守护生命安全的责任担当。心理信息员应深刻理解保密与安全责任的平衡关系,在伦理框架下构筑专业防线。
4、案例实操展示
场景一: 小东同学因挂科感到情绪崩溃,心理信息员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并提供支持。
心理信息员面对小东情绪崩溃时,采用共情式沟通策略,通过耐心倾听、非评判性回应与情感共鸣,逐步建立信任关系,成功激发其自我疗愈潜能。此案例实证了在朋辈心理帮扶中,专业沟通技巧与情感支持对重塑求助者心理韧性的关键作用。
场景二: 小林同学与男朋友分手后情绪低落,心理信息员进行陪伴并为其提供心理服务资源。
心理信息员运用倾听技术,以非评判性态度为小林构建安全场域,通过镜像化情感反馈消解其心理防御,将自身转化为稳定的情绪容器。该干预案例实证了朋辈心理支持中"接纳-共鸣-赋能"三维策略的有效性,实现了情感宣泄的即时疏导。本环节为我校宿舍心理信息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5、自我关怀与能力提升
心理信息员不仅通过本次培训规范了反馈记录流程,还掌握了"自我关怀四步法":精准觉察情绪信号、主动暂停工作场域、科学调节内在压力、及时激活支持系统。强调宿舍心理信息员须建立自我照护机制,避免情绪耗竭,才能输出高质量的心理支持。
6、活动成效
培训结束时,同学们填写了反馈表,问卷分析精准定位能力提升点,同步验证"情景模拟-理论强化"培训模式的有效性,为优化朋辈心理支持队伍建设提供了关键数据。
7、总结
2025年首期宿舍心理信息员春季训练营圆满收官。学员们带着倾听共情与危机识别等实务技能,即将投入宿舍心灵绿洲建设。他们将以朋辈支持的微光为引,与校心理中心形成合力,用温暖洞察织就校园心理韧性之网,在方寸天地间守护青春成长。
(初审:张宜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