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和龙 爱心筑梦 | 吉林化工学院心理中心赴和龙市兴西村开展 "12355为青春护航" 专项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张宜发布时间:2024-08-27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营造呵护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氛围,响应吉林省团委“12355为青春护航”专项社会实践的号召。2024年8月20日至21日,吉林化工学院心理中心组织了一支由张宜老师带领的志愿者团队,深入和龙市兴西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继进行了心理知识宣讲、团体心理辅导、走访调研、参观特色产业等实践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兴西村村委会,通过宣讲为乡村儿童讲解创造力心理知识并引导儿童发挥创造力,进行黏土雕塑活动,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创雕塑作品。同时,还通过思维发散训练、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创造力知识。

          


随后,在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辅活动中,志愿者带领儿童体验"雕塑猜猜猜"与"身体雕塑"等心理活动,让大家充分体验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做出适当反应,从而学会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分享“友谊之花”等心理故事,帮助儿童认识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团体心理活动,带领儿童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交往,学习并实践行为准则和交往技巧,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关乎个人日常生活的顺利进行,更是未来融入更广泛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

活动期间,和龙市兴西村驻村干部孙勇书记与靳铎老师带领实践团队走进乡村儿童家庭。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儿童学习生活与心理状态,在关注儿童个体的同时,也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和改善,为其提供了专业有效的心理服务。在孙书记与靳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参观畜牧业养殖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乡村的劳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了解畜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对农业价值的认同感和尊重感。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养殖业的发展困境,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实践团队还为兴西村儿童带来了精美学习用品、心理漫画书籍等。物资捐赠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爱心与关怀的传递。助儿童树立了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队走出学校、走进乡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用陪伴与关爱照亮了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展望未来,吉林化工学院心理中心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将这份爱与责任继续传递,共同描绘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

          


                                               (初审:张宜 复审:唐嵩潇 终审: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