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24 年秋季学期学风建设月风采展示

发布者:张嘉诚发布时间:2024-12-31浏览次数:

在 2024 年秋季学期,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学风建设这一核心任务,依据既定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学期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动员阶段成效显著

召开全院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向全体师生详细传达整改方案,使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了师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院师生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整改阶段扎实推进

学习态度与目标方面

学业规划指导扎实有效:组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开展了系列学业规划讲座,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路径和个人方向。设立的学业规划咨询点定期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们也能按要求在每学期初制定本学期学业计划,学习的目标性和计划性明显增强。

学习兴趣有效激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专业前沿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显著提高了课程吸引力。专业兴趣小组开展的各类趣味活动,如食品品尝与分析、生物标本制作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课堂教学环节方面

实验教学更加规范:实验课程前教师准备充分,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规范示范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巡查,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包括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对问题的深刻反思。

理论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针对重点难点采用动画演示、模型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堂上增加的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课后学习情况方面

课后复习得到有效督促:教师布置了适量的课后复习作业,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习互助小组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相互监督、相互提问、共同进步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

课外阅读氛围浓厚:教师定期推荐生物和食品领域的经典书籍和前沿期刊文章,并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们积极参与,交流阅读心得,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学院内设立的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专业书籍和杂志,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

作业与考核问题方面

作业质量数量双提升: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减少了重复性作业,增加了开放性、探究性作业,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建立的考研专业课习题库、习题集,为考研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及时进行指导。同时,加强了对作业抄袭的检查力度,抄袭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更加认真。

考核态度更加端正: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考前开展的诚信考试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考核观念,考风考纪良好。

学院管理与引导方面

实践指导更加到位:为实践活动配备了充足的指导教师,教师们在实践前制定详细指导方案,实践过程中全程参与,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实践结束后认真组织学生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开学第一课暨新生学业导师对接仪式

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增加了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的频次,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技术骨干来院讲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学生学术报告环节的设立,为有科研成果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奖励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氛围营造方面

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小组作业和项目的比重,教师注重分组的互补性,并指导学生明确分工和合作方式。开展的团队合作培训和拓展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

榜样宣传效果显著: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树立了学习榜样。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的举办,邀请成绩优异、科研突出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科研经验和成长历程,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在全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考研之星——曲笑颉

资源利用问题方面

实验室利用更加合理:制定的实验室开放时间表更加科学,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增加了开放时段,满足了学生自主实验的需求。实验室预约系统的建立,方便了学生预约使用,同时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了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三)巩固提高阶段成果丰硕

对整改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如学业规划指导长效机制、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机制、课后学习督促机制、作业与考核规范机制、实践指导与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机制、学习氛围营造与榜样宣传机制、资源利用优化机制等,这些长效机制将为学院学风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了学风建设表彰活动,对在学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生和班级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了学风建设成果。

二、取得的成效

学生学习动力显著增强:通过学业规划指导和兴趣激发措施,学生明确了学业发展方向,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调动,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

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实验教学的规范和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教师教学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课后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外阅读得到有效督促和鼓励,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得到加强。

作业与考核质量明显改善:作业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以及考核方式的优化,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态度更加端正,诚信考试意识深入人心。

学院管理与指导更加有效:实践指导的加强和学术交流活动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得到提升,学院的整体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榜样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全院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验室开放时间的合理安排和预约系统的建立,以及学习资源的拓宽,使学院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生整体学习氛围浓厚,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厌学情绪,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和引导。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工作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指导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学风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指标的量化不够精准,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

改进措施

针对少数厌学学生,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安排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帮扶,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学院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定期的学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问题,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方法培训、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改进,确保学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2024 年秋季学期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24年12月31日